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在冻融过程中的迁移以及其在冰冻圈水文过程中的应用
研究背景:
现如今,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峻,冰冻圈作为气候变化敏感指示器将受到重大影响。冰川和冻土作为寒区水文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变化对海洋,河流,地下水系统。冰川与冻土消融已引发海平面上升、温室气体释放、加剧全球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冰冻圈融化过程中,天然放射性的变化将会直接影响区域水资源,但目前天然放射性物质在冻融过程中的迁移机制尚未被充分认识。近20年来,镭同位素(223Ra, 224Ra, 226Ra,228Ra)作为海底地下水排放(SGD)的理想示踪剂,被广泛用于海岸带及河口区地下水输入。与沿海环境不同,寒区的镭活度及其比值分布呈现出独特特征:冰川与冻土消融会导致镭同位素的显著富集,且224Ra/228Ra活度比值(寒区<1,沿海>1)表明短周期镭同位素224Ra尚未达到放射性平衡状态,这一现象很可能与冻融过程密切相关。通过室内实验证明,冻结过程中冰水两相间镭分配会发生变化,且随着接触时间延长,冰水交界处将发生镭同位素由冰到水的迁移。此外,颗粒活性的228Th可以长期存在于冰中,导致其衰变产物224Ra在融水中活度升高,这不仅可能引发北冰洋放射性污染风险,更说明镭同位素可以作为全新的示踪剂研究寒区水文过程。
研究区概况:
梅里雪山位于我国西南部云南省德钦县与西藏自治区之间,也被称为怒山。梅里雪山拥有云南省境内的最高峰—卡瓦格博峰,该峰位于雪山中段,东经98° 41′05″,北纬28°26′20″,海拔6740m。梅里雪山的雪线位于海拔4800—5200m。明永冰川位于卡瓦格博峰东坡,冰川融化后形成的河流名为明永河。明永冰川长11.7km,面积约为13km2,末端海拔约为2660m。冰川融水通过高度约为70米的冰洞向山下流出,河水穿过整个明永村,最后汇入澜沧江。在横断山区的所有冰川中,明永冰川的末端海拔最低,同时也是云南境内面积最大、跨度最长的海洋型冰川。从卡瓦格博峰到澜沧江入河口,水平距离小于15km,但垂直高度下降近5km,而且沿途没有支流,只有地下水补给。这种独特的地质构造为使用镭同位素示踪方法估算地下水补给量提供了理想场所(图1)。

结果与讨论:
为探究放射性同位素在冰冻圈冻融过程中的迁移机制,我们分别进行了含镭水的冻融、无镭水和含镭矿物的混合冻融实验并测量冰相、水相以及矿物表面的镭同位素活度。
在含镭水融冻实验中,将初始224Ra活度为137.76±4.70 dpm 100L-1,24Ra活度为81.51±3.14 dpm 100L-1的水放置在-10℃的条件下冷冻。在其完全冻结后3天,将温度调至2℃使其缓慢融化,之后每隔三天取1L融水测量其224Ra和228Ra活度。考虑到224Ra的半衰期(3.66天)较短,在实验周期中会导致224Ra活度受衰变的影响较大,所以需将224Ra的衰变量加回(图2)。实验结果表明融水中的224Ra和228Ra活度逐步升高,在第12天的融水中达到峰值224Ra活度248.67±9.45 dpm 100L-1,228Ra活度142.14±4.84 dpm 100L-1。

在无镭水和含镭矿物的混合实验中,我们首先将不同类型的矿物和等量的无镭水进行混合后,一组放置于-10℃的条件下冷冻,另一组在室温下静置。60天后,将其放在室温下融化后分别测量融水中的镭活度,即为冰中的镭活度。实验结果表明,在三组细砂与冰的实验中,冰中的镭活度明显高于水中的镭活度,冰中224Ra的平均活度为54.83±2.08 dpm 100L-1,水中224Ra的平均活度则为21.62±0.82 dpm 100L-1(图3a)。粗砂混合实验中,冰中镭活度22.49±0.87 dpm 100L-1略高于水中20.71±0.79 dpm 100L-1。将不同质量的细砂(1350g、2700g、4050g)与水混合后,置于-10℃条件下冷冻,融水中的224Ra活度分别为22.36±0.85 dpm 100L-1、36.57±1.39 dpm 100L-1、65.53±2.49 dpm 100L-1(图3b、c)。

明永冰川水系统中,冰川的冰样224Ra和228Ra活度最高,冰中的224Ra 活度为231.82±8.78 dpm 100L-1,228Ra活度为212.49±8.06 dpm 100L-1。雪样中224Ra的活度最低,只有9.58±3.21 dpm 100L-1。夏季,明永冰川沿途地表水的224Ra活度范围为41.37±1.56~184.60±6.99 dpm 100L-1,平均值123.81±4.67 dpm 100L-1。地下水224Ra活度范围为106.12±4.03~191.25±7.26 dpm 100L-1,平均值160.63±6.08 dpm 100L-1。228Ra活度范围为48.56±1.85~198.51±7.54 dpm 100L-1,平均值139.89±5.32 dpm 100L-1。地下水228Ra活度范围在161.43±6.15~204.17±7.76 dpm 100L-1,平均值183.36±6.97 dpm 100L-1。春季,明永冰川沿途地表水224Ra的平均活度为8.66±0.33 dpm
100L-1,地下水224Ra的平均活度为9.27±0.35 dpm 100L-1。地表水228Ra的平均活度为8.04±0.31 dpm 100L-1,地下水228Ra的平均活度为7.93±0.30 dpm 100L-1(图4a、b、c)。结合明永冰川地下水、地表水的224Ra、228Ra和224Ra/228Ra可以发现明永冰川水系统中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来自于冰川冻土的融化,且明永河上游下游的补给源来自不同的地下水系统。通过冰川样品和融雪样品中的224Ra和DIC、DOC的数据,计算得明永冰川在融化季,27%来自于冰川融化,63%来自于冬季的积雪消融(图4c)。

结论:
冰冻圈中水的冻融过程确实会引起天然放射性同位素的迁移以及分布变化。在含镭水冻结成冰的过程中,溶于水的镭会向冻结方向富集,导致镭向未冻区域富集。在不含镭的冰与矿物的接触过程中,镭会由于母体的α反冲从矿物表面进入冰中,因为冰-岩界面的吸附点位较少并且对流较慢,224Ra的母体228Th较难吸附于矿物表面而存在于冰中,导致冰中224Ra的大量积累。这极有可能是冰冻圈水体中224Ra的主要来源。
在明永冰川水系统中,天然放射性同位素224Ra和228Ra主要通过冰川、积雪融化补给河流与地下水,表面积雪融化后直接补给河流。冰川融水一部分融化后直接汇入河流,另一部分流入地下,通过南北山体的不同地下水系统,分别从上游、下游补给明永河。平均地下水补给量为123.115~657.676 m-3m-1d-1(图5)。
